名称: | |
描述: | |
公开/私有: | 公开 私有 |
传染病与文明, (日)山本太郎著 |
|
ISBN:
|
978-7-5327-9150-7 价格: CNY48.00 |
语种:
|
chi |
题名:
|
传染病与文明 chuan ran bing yu wen ming / (日)山本太郎著 , 朱田云译 |
出版发行:
|
出版地: 上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 |
载体形态:
|
170页 图 21cm |
责任者附注:
|
山本太郎,1964年生,1990年长崎大学医学部毕业。医生。医学及国际保健学博士。京都大学研究科助教授。长崎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专业是国际保健学与热带感染症学。曾赴非洲、海地等地抗击传染病。 |
摘要:
|
本书以传染病为主题,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开始细数传染病与人类的爱恨纠葛,并讨论了人类与传染病在未来该如何共处。作者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开始追溯传染病与人类的关系,描绘了人类社会在面对传染病的种种威胁时采取的各式姿态。文明之初,人类曾过着与传染病无缘、非常健康的生活。随着文明的进步发展,定居农耕以及野生动物的家畜化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然而文明成为传染病的摇篮的同时,传染病也为人类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作者细数了传染病的传播与近代世界体系、殖民地主义以及开发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曾在发明抗生素后自以为已经完全战胜了传染病,却在不久后的非洲大陆又发现了至今没有研制出特效药的埃博拉病毒。最后作者认为与传染病的共生并非理想中那样均衡的关系,而是无可奈何的妥协。与传染病共生并不代表要放弃克服某种疾病的努力。作者在本书结尾处表示:“对于那些被病原体夺走的生命,作为一名医生、一个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人,我无法视而不见。” |
主题:
|
传染病防治 医学史 |
中图分类:
|
R183-091 版次: 5 |
主要著者:
|
山本太郎 shan ben tai lang 著 |
次要著者:
|
朱田云 zhu tian yun 译 |
标签:
|
|
相关资源:
|
|
分享资源:
|
HEA| |02283oam2 2200277 450 001| |012016020325 005| |20231221180101.4 010| |□a978-7-5327-9150-7□dCNY48.00 100| |□a20231221d2023 em y0chiy50 ea 101|1 |□achi□cjpn 102| |□aCN□b310000 105| |□aa az 000yy 106| |□ar 200|1 |□a传染病与文明□9chuan ran bing yu we- | |n ming□f(日)山本太郎著□g朱田云译 210| |□a上海□c上海译文出版社□d2023 215| |□a170页□c图□d21cm 225|2 |□a译文视野 314| |□a山本太郎,1964年生,1990年长崎大学医学部毕业。医- | |生。医学及国际保健学博士。京都大学研究科助教授。长崎大学热带- | |医学研究所教授。专业是国际保健学与热带感染症学。曾赴非洲、海- | |地等地抗击传染病。 320| |□a有书目(第166-170页) 330| |□a本书以传染病为主题,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开始细数传染病与人类- | |的爱恨纠葛,并讨论了人类与传染病在未来该如何共处。作者从人类- | |文明的发祥地开始追溯传染病与人类的关系,描绘了人类社会在面对- | |传染病的种种威胁时采取的各式姿态。文明之初,人类曾过着与传染- | |病无缘、非常健康的生活。随着文明的进步发展,定居农耕以及野生- | |动物的家畜化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然而文明成为传染病的摇篮的同- | |时,传染病也为人类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作者细数了传染病的传播与- | |近代世界体系、殖民地主义以及开发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曾在发明- | |抗生素后自以为已经完全战胜了传染病,却在不久后的非洲大陆又发- | |现了至今没有研制出特效药的埃博拉病毒。最后作者认为与传染病的- | |共生并非理想中那样均衡的关系,而是无可奈何的妥协。与传染病共- | |生并不代表要放弃克服某种疾病的努力。作者在本书结尾处表示:“- | |对于那些被病原体夺走的生命,作为一名医生、一个从事医学相关工- | |作的人,我无法视而不见。” 461| 0|□12001 □a译文视野 606|0 |□a传染病防治□x医学史□x世界 690| |□aR183-091□v5 701| 0|□c(日)□a山本太郎□9shan ben tai lang- | |□f(1964-)□4著 702| 0|□a朱田云□9zhu tian yun□4译 801| 0|□aCN□bQXLIB□c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