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描述:
公开/私有: 公开 私有
标签: 用空格间隔多个标签,如:小说 文学 余秋雨
保存至书单: 文献所属馆: 文献所属馆:

叔本华艺术随笔, (德)叔本华著

ISBN:
978-7-208-17792-5 价格: CNY45.00
语种:
chi
题名:
叔本华艺术随笔 shu ben hua yi shu sui bi / (德)叔本华著 , 韦启昌译
出版发行:
出版地: 上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载体形态:
167页 21cm
责任者附注: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摘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美和美学的形而上学、论艺术的内在、论大自然的美、造型艺术美学散论、论文艺的美学、论音乐的形而上学、有关“可笑”的理论、论天才。这些内容是叔本华美学思想的集中论述,强调了审美的无功利、非理性和主体性。他对艺术有极其深刻而丰富的认识,历来受到美学史家的尊敬。他能欣赏多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从建筑到不同风格的绘画,从诗歌、戏剧到音乐,深刻揭示了艺术独有的生命力,它提供的是解脱和静谧,是生活这座火焰山上的清凉之地。艺术呈现的是人生纯洁无罪的一面,是人生的花朵。他对审美体验的分析仍遵循他的英雄美学的普遍特征,指出审美是一种特别而超常的体验:悲伤与忧虑消失了,时光似乎静止了,心灵平静与安宁了。因此,审美比科学更具有形而上的启示作用。在从生至死的旅程中,唯有艺术才能提供片刻的解脱和意欲的静谧;也唯有艺术才能让你觉得这个苦不堪言的人生尚可忍受,尚能体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中图分类:
B516.41-53 版次: 5
主要著者:
叔本华 shu ben hua 著
次要著者:
韦启昌 wei qi chang 译
标签:
相关资源:
分享资源:
限定所在馆: 限定所在馆藏地点: 限定馆藏状态:
HEA|  |02853oam2 2200265   450 
001|  |012016015679
005|  |20230314135711.9
010|  |□a978-7-208-17792-5□b精装□dCNY45.00
100|  |□a20230314d2022    em y0chiy50      ea
101|1 |□achi□cger
102|  |□aCN□b310000
105|  |□ay   z   000cy
106|  |□ar
200|1 |□a叔本华艺术随笔□9shu ben hua yi shu -
   |  |sui bi□f(德)叔本华著□g韦启昌译
210|  |□a上海□c上海人民出版社□d2022
215|  |□a167页□d21cm
225|2 |□a叔本华系列
314|  |□a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
   |  |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
   |  |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
   |  |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
   |  |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
   |  |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
   |  |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
   |  |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
   |  |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
   |  |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  |:“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
   |  |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330|  |□a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美和美学的形而上学、论艺术的内在、-
   |  |论大自然的美、造型艺术美学散论、论文艺的美学、论音乐的形而上-
   |  |学、有关“可笑”的理论、论天才。这些内容是叔本华美学思想的集-
   |  |中论述,强调了审美的无功利、非理性和主体性。他对艺术有极其深-
   |  |刻而丰富的认识,历来受到美学史家的尊敬。他能欣赏多种不同形式-
   |  |的艺术,从建筑到不同风格的绘画,从诗歌、戏剧到音乐,深刻揭示-
   |  |了艺术独有的生命力,它提供的是解脱和静谧,是生活这座火焰山上-
   |  |的清凉之地。艺术呈现的是人生纯洁无罪的一面,是人生的花朵。他-
   |  |对审美体验的分析仍遵循他的英雄美学的普遍特征,指出审美是一种-
   |  |特别而超常的体验:悲伤与忧虑消失了,时光似乎静止了,心灵平静-
   |  |与安宁了。因此,审美比科学更具有形而上的启示作用。在从生至死-
   |  |的旅程中,唯有艺术才能提供片刻的解脱和意欲的静谧;也唯有艺术-
   |  |才能让你觉得这个苦不堪言的人生尚可忍受,尚能体会人生的意义和-
   |  |价值。
461| 0|□12001 □a叔本华系列
600| 1|□a叔本华□g(Schopenhauer, Arthur),-
   |  |□f1788-1860□j文集
690|  |□aB516.41-53□v5
701| 1|□c(德)□a叔本华□9shu ben hua□c(Scho-
   |  |penhauer, Arthur□f1788-1860)□4著
702| 0|□a韦启昌□9wei qi chang□4译
801| 0|□aCN□bQXLIB□c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