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描述:
公开/私有: 公开 私有
标签: 用空格间隔多个标签,如:小说 文学 余秋雨
保存至书单: 文献所属馆: 文献所属馆:

拉奥孔, (德)莱辛著

ISBN:
978-7-100-13702-7 价格: CNY32.00
语种:
chi
题名:
拉奥孔 la ao kong / (德)莱辛著 ,
出版发行:
出版地: 北京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17
载体形态:
253页 21cm
摘要:
《拉奥孔》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著。副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全书的一部分。莱辛从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莱辛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只是绘画、雕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诉诸视觉,其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全部或部分“物体及其属性”,其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诗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事物的运动”,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程。作者还讨论了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刻和时间艺术的诗是可以突破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补充。绘画和雕刻可寓动于静,选择物体在其运动中最富于暗示性的一刻,使观者想象这物体在过去和未来的状态。诗可化静为动,赋予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属性以生动如画的感性形象。莱辛于是看到了文艺的共同要求,就是赋予描写对象以生动的、丰富的具体形象。就各类艺术所表现的美学理想看,“表达物体美是绘画的使命”,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诗则不然,它所摹仿的对象不限于美,丑、悲、喜、崇高与滑稽皆可入诗。
主题:
文艺理论 近代 德国
中图分类:
I0 版次: 5
主要著者:
莱辛 lai xin 著
标签:
相关主题:
相关资源:
分享资源:
限定所在馆: 限定所在馆藏地点: 限定馆藏状态:
HEA|  |02371oam2 2200241   450 
001|  |2017089712
005|  |20181101182608.9
010|  |□a978-7-100-13702-7□dCNY32.00
100|  |□a20181101d2017    em y0chiy0110    ea
101|0 |□achi
102|  |□aCN□b110000
105|  |□ay   z   000yy
106|  |□ar
200|1 |□a拉奥孔□9la ao kong□f(德)莱辛著
210|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17
215|  |□a253页□d21cm
225|2 |□a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120年纪念版
330|  |□a《拉奥孔》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著。副题是《论诗-
   |  |与画的界限》,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全书的一部分。莱辛从比较“拉-
   |  |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
   |  |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
   |  |判了文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莱辛认-
   |  |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这-
   |  |是艺术的共同规律。只是绘画、雕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诉诸视觉-
   |  |,其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全部或部分“物体及其属性”,其-
   |  |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诗以语言、声音-
   |  |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事-
   |  |物的运动”,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
   |  |程。作者还讨论了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刻和时间艺术的诗是可以突破-
   |  |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补充。绘画和雕刻可寓动于静,选择物体在其运动-
   |  |中最富于暗示性的一刻,使观者想象这物体在过去和未来的状态。诗-
   |  |可化静为动,赋予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属性以生动如画的感性形象。莱-
   |  |辛于是看到了文艺的共同要求,就是赋予描写对象以生动的、丰富的-
   |  |具体形象。就各类艺术所表现的美学理想看,“表达物体美是绘画的-
   |  |使命”,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诗则不然,它所摹仿的对象不限-
   |  |于美,丑、悲、喜、崇高与滑稽皆可入诗。
461| 0|□12001 □a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120年纪念版
606|0 |□a文艺理论□y德国□x近代
690|  |□aI0□v5
701| 0|□c(德)□a莱辛□9lai xin□4著
801| 0|□aCN□bQXLIB□c20181101